电子商务自营模式「京东自营新模式」
来源:证券时报
人们在京东平台购物的时候,会关注京东商品下面“直营”这个标识,一般认为有这个标识的商品是值得信赖的。但从京东自己披露的数字看,“直营”业务增速要慢于第三方商家模式。
京东模式一度被人夸耀,因为有一个海外可以参考的巨无霸——亚马逊,它们都使用直营模式。亚马逊做到现在的规模,一度超越微软、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京东的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但现在京东的直营模式正在遭受考验。
京东2017年二季度的营收增幅为43.6%,之后三季度跌破40%;今年二季度下降到31.2%,到了三季度下跌到30%以下,仅为25.1%。把京东的营收拆分来看,分为两大块:商品销售,即自营业务取得的销售收入;服务收费,即为开放平台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如广告、物流等)收取的费用。2018年第三季度,京东商品销售(即自营)收入939亿,同比增长22.8%;服务性收入109亿,同比增长49.4%。在过往九个季度中的六个季度,服务性收入增速超过商品销售收入。
第三方商家服务性收入还远低于京东商品销售收入,但是增速快,照这样的速度,超过京东自营收入也很有可能。
在中国,成功的商家多是第三方商家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巴巴,从最早的B2B模式,到现在以B2C为主,阿里巴巴一直都是信息撮合平台。
但京东一开始就做得很重,从中关村柜台起家,京东是从一个实体经销商起家,后来将销售搬到网络上来,也是采购商品之后自己卖,自建物流体系,也是为了卖商品做服务。京东缺少什么,就自己拓展什么。这一点和亚马逊很像。
后来崛起的拼多多,也是做第三方平台,商家入驻卖货,拼多多作为平台进行管理。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后,市值稳定,和一直下跌的京东市值差一点重叠。拼多多在白领阶层名声不佳,有假货等诸多问题,但华尔街看的是数据,特别是增速,拼多多提供了让投资者认可的干货,京东显然没有。
曾经一度轻车快马的京东,为什么就慢了下来?这里面除了创始人在美国的事件之外,会不会有一些深层次原因?
细心的购买者会发现,同样的商品,京东自营会比第三方卖家贵,这一点很奇怪。按照常理,第三方卖家要交信息服务费,自己卖不用交这部分费用,为什么自己卖反而还要贵?
相同的商品,对比各个平台,会发现京东自营往往会贵一点。当然也有可能是京东提供发票,渠道正规,成本更高一点。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自己售卖很难像第三方商家那样做到更有效率、成本更低?
京东的忠实用户喜欢在京东购买商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免于挑选,不用担心假货问题,为了这点信用可以付出更高一点的成本。但是当收入不景气的时候,是否会更在意价格?当然价格还要和另一个条件配合,那就是第三方商家信誉度,一部分商家做了多年生意之后,沉淀下来,值得信赖,商品做到又便宜又好,提供了更有价值的选择。
电商自营很难在价格上比拼第三方商家,还是因为术业有专攻。作为平台品类繁多,每一个都卖得好、有效率难度太大,但是第三方商家只用照顾一个品类,熟悉顾客需求,可以将一个产品做精,不同第三方商家在一个平台上还有竞争,这也会提高效率。平台只需要专攻流量,吸引更多消费者,让第三方商家赚到钱即可。阿里早就赚了很多钱,京东一直到现在都没正常盈利。
实体店时代,小店铺是自营模式,但等到做大规模连锁起来,就都是第三方商家模式,本质上还是连锁商提供流量,第三方商家交铺位费。国美和苏宁、家乐福、沃尔玛都在使用代理商模式,这保证了各自效率最大化。
亚马逊现在是一个开放平台,它将自家各种能力开放,引入第三方商家,自家产品也要和第三方产品做竞争,所以也早已不是纯粹的自营公司,为商家提供云业务,为商家提供快递服务。是自营还是第三方,核心是看哪一种效率更高。
(余胜良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相关文章
- 滴滴上线自营电商对标美团团好货是真的吗「阿里p7对标美团」
- 网络文学创作平台「2021年网文作者的出路」
- 标签体系设计与加工「标签生产」
- 全面停工停产「如果企业即将倒闭你会怎么做」
- 像shein跨境电商有哪些「和shein类似的电商」
- 微信小程序商城对客户的价值「o2o是指线上到线下的团购业务」
- 跳槽穷一年,转行穷三年「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图片」
- 用户增长模型你真的会选吗「如何实现用户增长」
- 双十一的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说说」
- 30岁转行知乎「26岁转行it」
- 产品需求分析神器:KANO模型分析法「需求优先级排序」
- 潼关县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 电商销售套路「电商平台的营销套路」
- 招聘南沙「南沙今日最新招司机」
- 做跨境电商需要注意什么「做跨境电商要准备什么」
- ins推广付费方式「ins自带的推广怎么用」
- 做跨境电商需要做什么准备「做跨境电商需要投资多少钱」
- 海南省招聘会「新零售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