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消除差评「电商差评师」
“差评”的生存危机
每次在电商平台进行消费,消费者事后总是能收到来自卖家的一个短信或是一张小纸条,里面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始终都绕不开那句:“亲,给个五星好评吧!”
与好评的倍受吹捧相比,一直以来,差评在电商平台,好像一直都是“人人喊打”的存在。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到让人心满意足的商品,差评于之而言,是最初购物决策的误判,更是无处发泄的怒火。
对于商家而言,差评数量的多少,与店铺的等级与信用直接挂钩,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自然是想要离得越远越好。
对于平台而言,一个又一个差评的出现,意味着一件又一件需要处理的纠纷与麻烦,不仅耗时耗力,长此以往,更有损平台形象。
然而,人们惧怕差评,恐惧差评,不得不依赖的,还是差评。
因为,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评论区里有没有其他用户留下的差评,是消费者衡量这件商品可购买性的主要参考标准之一。
可如今,一打开电商平台的评论区,诸如“东西好”、“发货快”、“服务很赞”等溢美之词便扑面而来,多数品类的商品好评率更是高达99%以上。
这意味着,在好评不断泛滥扩张之下,能够充当“照妖镜”的差评,已是寥寥无几。
谁是罪魁祸首?
虽然说,选择给好评还是给差评,从来都是消费者的自由。
可正如一个购物过程的完成离不开“消费者—商家—平台”的角色链条一样,在商品评价体系中,看似拥有“自由权”的消费者,其实只是冲锋在前的棋子。
实际上,在大多数消费者看不到的背后,这项自由权,早已随着角色链条的转动,在市场的自然运作中,悄然地发生了移位。
究其根本,差评的消失,究竟是谁的责任,很难有准确的定论。
首先,“差评纠纷”屡屡升级,消费者早已没有勇气前行。
“如果差评,立马买机票,血洗你全家。”
近年来,因为一个差评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比比皆是,可来自郑州的李海峰(化名)却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自己也撞上了这个枪口。
2018年4月15日,50岁的李海峰像往常一样,在淘宝四处“闲逛”时,看到一家名为“左鲜生新疆特产”中有不少新疆干果,于是他便下单了一些巴旦木与葡萄干。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等待他的,不只是邮寄过来的干果,还有一封接着一封的死亡短信。
据李海峰称,自己收到货后,发现几样产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感觉到被欺骗后的他立刻联系了商家进行沟通,想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可面对他的质疑,商家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并且语气恶劣,态度十分嚣张。
认为自己被挑衅的李海峰立刻火冒三丈,“我觉得这样的情况,我必须给一个差评!”
可就在李海峰这边刚提交完差评后,商家那边马上贴出了李海峰的收货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并扬言:“自己已经买好了机票,如果不取消差评,就飞过来弄死你。”
“死亡威胁”一封接着一封,无奈之下,李海峰只好选择了报警,寻求帮助。
李海峰的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但很难保证不会有下一个人再撞到枪口上。
“郑州女孩因给差评被千里追打”、“男子给差评后,两秒一条短信遭信息轰炸”……
因给了差评而遭卖家恶意报复的事件不断上演,让那些原本坚定要为劣质产品、黑心店铺发声的人开始变得沉默。
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次,评价商品的权力已变成有心之人获利的“工具”。
购物平台之所以设置信誉评价机制,是希望能够将评价的主导权交给消费者,通过好评与差评,来区分出商品之间的优质与劣质,以此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进而激励着商家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与商品质量。
因而,在信誉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差评变成了时刻悬在商家头顶上的利剑。一件商品差评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商品的销量与店铺的信用。
基于此,为了彻底消灭差评的身影,商家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例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收到的快递包裹里都会被塞进一张好评返现卡,只要顾客给了好评,事后截图给客服,便可获得现金,多则十几块,少则两三块。
这样一来,大多数顾客为了得到现金,即便商品不好,也会打上好评。
随着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虚假好评”已泛滥成灾,可见这个套路于商家而言,可谓是屡试不爽。
当然,常言道,无奸不成商。为了提高自身店铺的商品销量与竞争力,商家的套路又岂止一种。
为了快速提高商品的曝光度与影响力,不少商家都会雇佣“职业好评师”为店铺刷单,刷好评,以此制造虚假的热销场景,来吸引消费者上门。
在信誉评价机制下,与这种“职业好评师”相伴相生的,还有“职业差评师”,他们与“好评师”不同,专门以打差评为由,对一些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把住商家对于顾客评价的需求命门,一个“给了好处就好评”,一个“不给好处就差评”,“好评师”与“差评师”的出现,彻底摧毁了评价体系的可信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店铺被恶意差评,也有不少卖家利用拦截软件设置“好评门槛”,既规定用户评价商品时的好评率必须达到95%,若达不到,就不卖给他。
可如此高的好评门槛,除了拦住了本该拦的“职业差评师”们,也无意间中伤了部分比较挑剔的顾客,甚至让顾客产生“打了差评”会影响购物的心理。
久而久之,差评不再,好评失真。
最后,平台方刻意“淡化差评”,为其消失推波助澜。
每当打开商品的评论区,相比起显眼的正面词语,一些含有负面色彩的词语往往更难寻觅。
显然,这些包裹着负面词语的“差评”被平台经过了刻意处理。
从顺序上看,相比于好评一眼就能看到,一些中评、差评往往被安排在最后面,如果不向后拉,很多用户甚至根本都看不到它们的存在。
从颜色上看,诸如“量太少”、“商品不好”等负面词语常用比较灰暗的颜色表示,而关于商品的正面词语则会用更亮眼的颜色。
此外,代表好评的词条数量往往是差评词条的几倍,数量上的悬殊对比,更显得差评“势单力薄”,毫无说服力可言。
消灭差评,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在购物的过程中,评价体系一直充当的是桥梁的角色。
无论是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都应该成为消费者与买家之间的一场“善意的对话”,而不是“恶意的对垒”。
如今,好评备受吹捧,差评“人人喊打”。
其背后体现出来的是电商平台评价体系的失衡,更是巨大的利益诱导下,真正评价的集体失声。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守不住百姓真实的口碑,即便消灭再多的差评,所得来的“好评繁荣”也终究是一场挽救不回来的海市蜃楼。
文章作者:风清
相关文章
- 大庆市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大庆振兴」
- 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大庆打造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新格局多举措服务农村电商」
- 做亚马逊怎么找供应商「亚马逊服务商怎么寻找卖家呢」
- 蕲春精准扶贫「视频蕲春县人民政府蕲春新闻」
- 大庆电商平台「中国年营业额最高的企业」
- 11人被骗58万!大庆这个17岁男孩犯了\\「大庆最新帮信罪」
- 武汉星淘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供应链是如何影响亚马逊」
- 补单方法,流程,如何在补单是正确打上标签「发票没打出来怎样补打」
- 淘宝店铺运营攻略「淘宝从开店到运营全套教程」
- 萧山机场吞吐量突破4000万「萧山机场年2019年旅客吞吐量」
- 开发阿姨个人入驻的家政小程序app平台会有哪些问题呢「家政小程序制作」
- 跨境电商小程序开发流程「电商比较好的小程序」
- b2b2c电商平台有哪些「b2b2c电子商务模式」
- 居然之家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做电商需要会什么技能「做电商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
- 停牌前两日12亿资金出逃「底部放巨量防主力出逃」
- 放着电商平台不用数码产品为什么上美团了「美团外卖商家入驻」
- 菏泽名企招聘「菏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