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延迟数据有哪些「出于延迟一段时间出售产品而获取」
编辑导语:在付费软件中,有时因遗忘续费、请款流程等原因,一些用户没有办法在到期到日当天就完成续费,所以存在着时间差,在这个周期内未续费的用户不一定是真的流失,这里的“续费率”就是一个延迟数据。本文作者以产品A为例,分析产品中的延迟数据,一起来看一下吧。
产品 A 是一款付费软件,小明是产品 A 的运营同学,近日正在针对产品 A 的续费情况做数据分析,希望来判断产品 A 近期的续费状况。小明调研后获得了4-18~4-22的续费数据,并对比了去年同一日期的续费率,获得了以下的折线图:
2022和2021年续费数据对比
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蓝色折线代表了2022年4月18-22日的续费率,呈快速上升的表现,短短5天从20%到110%,甚至出现了超过100%的反常数据,正常认知下续费率是不会大于100%的
同时对比去年同一时间的续费率,续费率是稳定在50%左右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4月份的这部分调研续费率数据是存在误差的,对此小明作出了进一步的调研。
为此小明专门调查了4月18日-22日到期用户的续费时间,分析后得到如下表格:
4/18-4/22续费情况
研究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日期往后推移,在某一天续费的用户其到期时间分布的是在不同的日期的,例如以4月22日为例,4月18日到期了100 个用户,但其续费的用户并不是仅在4月18日续费。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4月18日到期的用户数除了在18日续费了20个,19、21 和22日均有续费,其中4月18日到期4月18日续费是属于按时续费,存在 20 个用户。
而4月19 ,21和22日续费,其续费时间已经大于4月18日这个到期时间了,这些日期续费就属于一个延迟续费,这3日的数据分别如下:
4 月 18 日到期,19 日续费的用户数是 10 个4 月 18 日到期,21 日续费的用户数是 10 个4 月 18 日到期,22 日续费的用户数是 5 个则延迟续费的用户总数为 25 个。这里可以发现,4月18日到期的用户,其续费时间并不是仅仅在4月18日,在19日、21日和22日均有分布。
而小明在统计续费率时只统计了18日到期18日续费的用户,从而使得续费率大大减少,仅20%,汇总续费用户后得出的续费率(20 10 10 5)/100 = 45%,接近历史续费率 50%,是一个较为符合续费现象的数据。
带着这个“到期用户并一定在到期当天进行续费”的疑问,小明找这部分用户调研和走访,发现因遗忘续费、请款流程等原因,一些用户没有办法在到期到日当天就完成续费。
这里就存在一个时间差,这里18-22号之间的4天就是一个时间差,在这个周期内未续费的用户不一定是真的流失,只有当4天之后没有续费,才是一个流失用户,这里的“续费率”就是一个延迟数据,续费周期为4天。本文就想和大家讨论产品中的延迟数据。
01 什么是延迟数据先给“延迟数据”1 个定义:延迟数据是指推迟产出的数据,像文章开头的续费率中,4月18日的续费率在4月18日产出,是一个理论上的数据产出时间。
我们认为4月18日到期的用户是否会续费在4月18日当天就能确定,但是由于现实情况中“不是所有用户都能够在到期当天”完成续费。
导致了4月18日到期的用户在后4天都有续费产生,因此4月18日的续费率是一个“4月18日到期,4月18日之后4天”续费的一个数据。
这就存在了一个推迟产生的过程,而这个推迟产出的数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延迟数据。
在定义中我们看到延迟数据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业务场景导致的,顾名思义就是产品设计时,从业务方面的因素考虑,当真实的业务是一个延迟场景时,为了让数据更真实地还原业务场景,将字段设计成延迟字段。
例如在续费率的案例中,因为续费这个场景是个延迟场景,用户因为请款、遗忘等原因,导致了本应该在到期当天的续费动作,发生在了到期日之后的日期中。
如果我们不将“续费率”设置成一个延迟数据,在不延迟的情况下18日到期的续费率就是18日到期然后18日续费的客户,而真实的业务中,18日到期的客户会在18-21日都产生续费动作。因此“续费率”需要设计成一个T 4 天后更新的延迟字段。
02 什么场景下需要延迟数据从什么是延迟数据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业务场景会导致我们将字段设计成延迟字段,那么具体什么样的业务场景会需要这样设置呢?
当业务场景中定制的规则,存在跨自然天规则时,也就是存在超过1天及以上的时间跨度时,就会需要设计成“延迟字段”。
如果我们不将其设计成“延迟字段”,就会导致统计出结果的时间跨度是小于业务场景中的时间跨度,从而使得最终的数据结果小于真实的业务数据。
以此数据做出的判断和动作都将是错误的,从而产生运营上的失误,甚至严重的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我们将其设计成“延迟字段”的话,就可以充分准确地反应了真实的业务信息,从而为我们后续的决策和动作提供数据基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这部分业务场景具体有哪些,其中包括业务规则本身要求 和根据业务主动调整两种情况。
1. 业务规则本身要求这里的业务规则本身,指的是“时间跨度”是由业务自身的规则所导致的,一起看下下面两种交易规则:
用户在证券平台A挂单希望买入股票1,根据证券平台的交易规则,订单只在交易时间段有效,即9:00-12:00和13:00-15:00,超过时间未成交的订单,将作废用户在电商平台B下单希望买入商品1,根据该电商平台的交易规则,订单在下单后24小时内有效,超时未完成付款,则该订单关闭证券平台A中的规则,规则本身提供的交易时间段都在自然天内,所以挂单当日的订单是否成交,在挂单当天都可以产出,订单有效时间没有跨天,不存在延迟产出的情况。
而在电商平台中,用户在N日浏览,在N日创建了订单,而根据平台的订单的支付有效期规则:24小时内有效,超时未完成付款,订单关闭。
我们可以得出N日创建的订单,实际的支付时间可以是在N日或N 1日。所以如果我们要了解电商平台N日创建的订单的支付成功情况,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N 日创建的订单 N 日支付成功,N 日可确认这部分数据N 日创建的订单 N 1 日支付成功,N 1 日可确认这部分数据N 日创建的订单 N 日订单关闭(平台关闭或用户手动关闭),N 日可确认这部分数据N 日创建的订单 N 1 日后因超时 24 小时订单关闭,N 1 日才可以确认这部分数据综上可见,我们想要得出N日创建的订单,最终的订单状态,需要等待N 1 日才可以得到,并以此来计算一下对运营动作具有参考价值的字段。这里就是一个因业务规则本身要求导致跨天性的数据延迟。
2. 根据业务主动调整“根据业务主动调整”,通常是指业务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业务,会因为一些时间、使用角色等外在因素导致变化。
不同的外在因素使得同一个业务的规则会变化。外在因素改变后,如果我们不去兼容变化后的规则,会导致该业务产出的数据失真,失去意义,无法表现真实的业务情况。
当业务规则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变成了跨自然天,这里为了适应业务规则的变化,就要求我们改变成延迟字段。
一起来看一下根据业务主动调整的案例,某电商平台对内部客服有考核客服是否有回复消费者。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和客服的咨询都发生在自然天内,所以只需要统计消费者咨询后,客服当天是否有进行回复,若没有回复,则计入回复未达标数量为1。
当该电商平台进入直播/大促等活动时,受限制于活动时间通常在0点开始,这就导致了活动开始前,即11点-0点期间涌入大量的消费者咨询,而客服受到回复能力限制,没有办法一一进行及时回复,产生了大量在0点后的回复。
这个情况下,要考核客服是否有回复消费者,如果只看只看消费者咨询当天是不太合理的,会产生大量因为客服爆线导致的回复未达标数据,而这部分数据并不是客服主观上没有回复消费者,所以需要这里需要调整为看消费者当天 T和 T 1 天客服是否有回复,这样统计出来的回复达标情况,是相对准确的。
结合“业务规则本身要求”和“根据业务主动调整”两个一起来看,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因为“业务中存在跨自然天”的场景,从而需要延迟产出数据,差异在于“业务规则本身”是其业务规则不变的,而“根据业务主动调整”则是业务规则会随着时间等外在因素变化。
03 设计延迟数据方案需要考虑的点在了解完什么是延迟数据和什么场景下会出现延迟数据后,我们就需要设计数据延迟方案了,那么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哪一些要点呢?
1. 明确延迟周期无论是上文2中业务场景中的哪一种导致的延迟数据,当存在延迟数据的情况时,就需要明确延迟周期,T日的业务,结果需要在T N日产出,结合不同的业务情况,定义好延迟的天数,这就确定了数据延迟方案中最重要的一步。
像文章开头中,续费业务中大部分的延迟续费在4天内,因此定义了延迟周期4天,因此数据是在T 4日内出来的。
在延迟周期内,数据更新的方式又存在两种,一种是每日更新,另一种是在数据产出当天统一进行计算。
前一种计算方式可以针对实时查看延迟数据的情况,例如T 4的续费率一般在60%,在T 1看到一个续费率是30%,可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以便于展开一些运营活动。
另一种就保证了不会因为变化的数据产生一些干扰性和歧义,且计算更加简单,只需要计算一次。
2. 延迟概念的透出和展示确定延迟后,需要考虑用户能否理解延迟这个问题,所以需要在页面上做出相关的说明。不然会存在用户咨询数据为何没有产出的疑问和咨询。
第一种,可以通过系统的公告的方式来告知用户数据延迟了,这种方式通常针对因临时性原因导致的短暂延迟,所以可以用临时性的公共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电商产品在双11等大促期间,因数据量剧增,导致数据晚于原定时间出现,这里就可以上一个公告以进行说明,帮助用户了解数据延迟的原因,避免因数据延迟带来损失。
相较于第一种常用于解决临时性延迟的方案,另一种,针对长期的延迟,例如产品设计方案设计的需要延迟的场景,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功能,当数据在延迟日期内,或者包含了延迟期间的数据,我们可以在字段旁边对其做出特殊说明,让用户理解这部分字段是存在延迟的。
04 总结本文,我们一起了解了,延迟数据其实是一种数据更新频率,当本应出现数据的日期没有出现数据,那么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延迟数据了,其通常出现于因业务因素导致的数据无法更新场景,包括“业务规则本身要求”和“根据业务规则主动调整”这两种情况。
#专栏作家#晌午,微信公众号:晌午自习室,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5年产品经验,专注于数据方向,目前是电商客服领域的产品 。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文章
- 深圳跨境电商公司注册「做跨境电商,要哪些条件」
- 怎样查询跨境电商海关备案资质证书「海关备案系统查询」
- 中国自媒体各阶层发展分析报告「中国各阶层分析」
- 自媒体平台内容营销技巧「小红书是怎样玩转电商的」
- 互联网电商个人看法和建议「浅谈对电商的看法」
- 品牌备案亚马逊「亚马逊品牌被别人备案了」
- 自营电商网站需要icp备案还是icp许可证「icp备案和icp许可证区别」
- 跨境电商企业类型备案「跨境电商企业备案」
- 乐心app丨\\「电商app开发需要多少钱」
- 宾利姐征婚启事「买得起宾利的人身价」
- 做电商为什么去杭州「电商老板是谁」
- 河南科技大学2021年招生分数「河南科技大学2021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 自媒体电商的机会「怎么做自媒体怎么赚钱」
- 自己一个人可以做自媒体吗「一个人怎么玩自媒体」
- 直播带货一个人可以做吗「如何带货」
- shopee新店铺怎样提高流量「shopee新店任务」
- 调研方针与方法「调查行业」
- 2021河南省单招的热门专业「单招学校有哪些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