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领航
首页国际贸易 > 云卖菜光靠补贴走不远「小区卖菜成功案例」

云卖菜光靠补贴走不远「小区卖菜成功案例」

来源:互联网 2024-07-24 14:04:06

近年来,“互联网 ”的生意遍布各个领域,菜市场也成了各个互联网巨头争夺的红海。从生鲜电商的B2B到“社区团购”的B2C,一众互联网企业尝试在“菜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纷纷入局社区团购,并展开一轮轮烧钱补贴大战。一时间,坊间关于大规模“烧钱”补贴挤占菜市场摊贩生存空间的忧虑,已成舆论焦点。

这番忧虑,似曾相识:打车软件萌兴时,很多人担心“大规模‘烧钱’补贴挤占出租车司机生存空间”。但时至今日,补贴的潮水早已退去,再看重构后的出行市场,出租车司机群体并未被“淹没”,反倒是技术进步助推下,一些传统出租车司机拥抱线上,“趴活儿”变得更高效、更“见钱”。非但如此,在技术与政策“态度友好”、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的双重刺激下,有相当数量的就业潜力被激发,很多人转身成为网约车司机,通过做大市场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多赢。同理观之,对这一轮线上与线下间的“菜市场之争”,大可不必过于质疑、由疑成忧。

说到底,公众的忧虑多是基于“互联网企业入局必然重击小摊贩”这个假设。如前所说,对新事物持拒绝、排斥心理,是很多人的惯性反应,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新”缺乏认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对“旧”不够自信和从容。在这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很容易造成个体对个案和表面现象过分夸大,进而放大矛盾、发酵对立,对问题本身反而关注不够。

有句话叫“资本面前没有公平竞争可言”,在摧枯拉朽般的“补贴闪电战”下,其确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威力:抓住消费者“薅羊毛”心理,借助诱人的补贴力度,迅速培养起用户黏性,进而在行业内形成垄断,待淘汰竞争对手后,掌握市场绝对话语权。但这屡试不爽的“一招鲜”,在菜市场这个特殊民生服务场景,未必能够耍得风生水起,取摊贩而代之。

一来,“云卖菜”和线下实体摊贩目标市场并不重合、“粉丝”各异。据某生鲜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整理得出的2020年生鲜电商用户画像,超六成生鲜电商订单来自80后、90后,年轻女白领成为重要的用户群体。对这些节奏快、时间紧、精力宝贵的年轻上班族而言,相比于逛菜市场,一键下单、送货上门显然是更优选择。简言之,供求双方在“快”这点上高度契合。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一些不信任、不适应电商平台促销模式的传统消费者,或处于数字鸿沟彼端的老年人群体,会主动或被动拒绝“云买菜”。

二来,不能忽略的是,传统菜市场也自有无可取代的“硬核”抗击打实力。剖开来说,买菜的“买”字,是一个极具体现仪式感的过程:有时间、有精力的消费者,或者注重品质、口味把关的餐饮经营者,多会选择亲身实地到菜市场买菜,也便是所谓的“老主顾”“回头客”。他们图的,是亲自调动感官、反复触摸比对、挑得满意食材的全过程,以及这一整套流程背后蕴含的一份确定和安心。反观平台下单,很多时候就像“拆盲盒”,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食材品质,只能寄望于平台公信力。

还有一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却又难以量化的情感因素,也在力挺传统菜市。不少消费者更愿意去菜场的原因还在于,陪伴家人逛菜市场、与熟悉的商贩聊天和讨价还价,是一种刚需性情感体验。这份人情味、烟火气、邻里情,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模式显然无法复制。

事关民生,围绕互联网企业入局“菜市场”走出的每一步,监管必须通过制度机制创新,紧紧跟上市场步点,牢牢守住安全、健康、卫生等底线和红线。同时,解放思想、创优环境,涵养起线上、线下菜市场互相补充、并行不悖的市场发展格局,围绕服务国内大循环,找到提升民生福祉、激发潜在市场、满足多元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李明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外贸领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