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领航
首页海外营销 >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慢性再障可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慢性再障可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吗」

来源:互联网 2023-09-02 12:04:04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近日,一项破解红细胞再障血液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发现》。该项研究作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石莉红研究员、朱平研究员、竺凡主任、程涛教授,他们从单细胞转录组水平解析了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患儿发病机制,阐明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分子机理,同时发现I型干扰素在DBA临床治疗中可能存在巨大潜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其中一位论文作者——朱平是一名“90后”博导,其主要从事单细胞组学、生物信息学与血液学研究,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Genetics》《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天津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支持,以及“天津青年五四奖章”、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等称号。

他在研究所官网的个人页面进一步解释自己的研究:实验室结合单细胞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以血液系统为模型,研究表观遗传及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的复杂调控网络,包括造血调控网络、生物信息方法开发。

本科期间,朱平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生物技术,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2017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工作。据津云新闻报道,朱平讲述自己刚来的时候,赶上好时机。当时研究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支持下,牵头全国多家单位成立了人血细胞分子图谱(ABC)研究联盟,联盟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构建血细胞图谱,所以团队开展的这一系列工作可谓正逢其时。

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构建小鼠精细的血细胞图谱,解析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过程;绘制人精细血细胞图谱,解析再障、新冠感染等非稳态造血机制;开发单细胞生物信息分析方法,构建单细胞表观研究方法体系。

朱平表示,未来希望能够借助血细胞图谱,不仅仅专注于基础方面的研究,在血液病病理研究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进一步明确调控关系,最终来回答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血液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外贸领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