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创业论坛「共同富裕创业创新」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厦门报道(洪鹭燕 佘逸 记者 钟瑜)厦门,是一座因海而灵动的城市。
海洋是厦门的生命线,也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在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召开前,68个项目落实签约,计划总投资约355亿元,涵盖现代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智慧海洋、海洋文旅、港口物流、科研平台等领域。多个签约项目涉及跨区域合作,呈现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产业链创新协同发展等特点,投资金额大于5亿元的签约项目达到14个。
心向大海自辽阔。在厦门,蓝色经济方兴未艾,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前浪澎湃,后浪奔涌。这座与海一起呼吸的城市,正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奏响宏伟的蓝色乐章。
映象环东海域。 林奕佳/摄
以创为名:打造涉海“双创”生态圈
“抬头即见海阔天空,俯首可拾无数乡愁”的沙坡尾,毗邻厦门大学,是厦门港的起点。最近因为海洽会上展示的成果和产品“搬迁”至此,沙坡尾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个“常年无休”的海洽会在这里正式启航。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沙坡尾)内,海洋科技“高精尖”产品和技术进行长期展示和推介,这一举措进一步放大了海洽会的溢出效应。
作为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海洋双创基地将积极对接社会资源,聚焦潜力项目,不断探索“资源聚集 项目带动 孵化团队 综合服务”的运行模式,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营造海洋创业创新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是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创业创新基地,旨在为涉海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一个专业化、便利化、全周期、全要素的“拎包入住”式服务平台。随着基地(沙坡尾)的正式揭牌,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1 2”的新格局,即位于翔安欧厝的主基地和位于翔安火炬、思明沙坡尾的两个分基地。
拥有35项专利的厦门海控自动化“物联网水质监控”产品一上市,就被应用到全国80%以上的水产重点养殖区;“天然浴海绵”项目获第三届福建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螺壳公司成为3D打印品福建省地方标准的起草企业之一……这些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全部出自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
成立于2019年的安提夫(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海洋环保防污涂料的研发与生产,成果来自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防污涂料团队。“我们申请进入基地众创空间的工位,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发展空间,基地里入驻的都是海洋类企业,技术交流、合作都很方便。”该公司技术负责人苏培说,基地里还有公共实验室等配套设施,真的很方便。
“创新创业,需要抱团发展,基地提供的平台方便更多创业企业聚在一起,营造出创业的氛围,大家可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火炬高新区)负责人说。
被基地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所吸引,张春毅将新公司——蓝脑科技落户于此。在新投建落成的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开展试产工作。
高效酶解、纯化分离、浓缩干燥……经过这一系列处理,才能获得来自海洋的馈赠——海藻寡糖。对海藻寡糖做进一步应用研发,就创造出了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各种产品:海洋功能化妆品、食品及保健食品、药品等。“在这里,企业可以享受免租优惠及各项政策支持,还有配套完善的物业服务,我们可以心无旁骛投入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中去。”张春毅说。据了解,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目前已累计入驻10批共44个项目,其中众创空间团队20个、孵化区企业24个,辅导11个团队注册成立企业,孵化区8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
针对在孵项目和企业的特点,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经常举办“小而精”的专项对接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截至目前,基地已开展海洋政策、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研发管理、高企认定、科技服务等各类技术培训近70场,累计参加人员近3800人次,为涉海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达300余名。
向海而行:智“绘”海洋文化信息发展
“海洋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我们原本只是一家普通的IT公司,因为机遇使然,后来成为了专注于海洋领域发展的IT服务公司,如今版图进一步拓展到了海洋文化传播和海洋工程咨询等多项服务与技术支持。”蓝海企业董事长刘双印表示,成立于2011年的蓝海企业,其前身厦门展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网信息),借助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东风,顺利“下海出圈”,2013年成为涉海IT企业。在此次厦门海洋周期间,公司投资建设的“鲸探海洋”科技文化产业项目更是获得厦门海洋发展局的资金支持。
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沙坡尾)效果图。
从展网信息到蓝海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走来,企业的海洋气息渐浓,从公司名字到主营业务,无一不打上深深的海洋烙印,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上。2019年,蓝海企业响应国家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的号召,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联合成立厦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结合院士专家在精尖技术、高端人才上的资源优势以及公司长期耕耘海洋行业的核心技术,打造专业的海洋信息技术领域产学研服务平台,在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害及应急管理、海上通航保障、海洋经济开发服务等方面提供高新技术支持,通过科技创新来带动传统海洋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助力地方及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金翔龙说:“我看中蓝海这家企业在软件开发、自动控制、AI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底蕴,他们一定能为海洋更好地服务。”比如海洋科研机构从世界各个大洋中取得的矿产标本,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需要在特殊条件下监管,包括温度的控制以及存放的位置、数量等有一套自动化的系统来检测,都是蓝海企业在做技术支持。服务合作单位国家海岛中心(平潭)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海洋IT行业的公司有不少,但是蓝海企业基本上能做到24小时响应,而且全心全意在做这件事情。
专注海洋,服务海洋。蓝海企业不断地践行着企业的使命。这些年,迫于高昂的国外技术费用,他们潜心研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基础软件的进口替代,接着又致力于观测目标的智能化软件开发。随着对海洋领域研究的深入,鲸蔚海洋信息服务中台与鲸探海洋科普研学平台双平台战略全面起航。针对当前海洋领域信息化建设中的烟囱系统、数据孤岛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人员需求大、系统构建慢等问题,鲸蔚海洋信息服务中台应运而生,其包括感知、数据、业务三个中台,可以打通设备、数据、业务间的关系,支撑海洋开发管理、海洋防灾减灾、海上通航保障、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海岸带综合治理等业务领域发展,提升数据价值,打通业务壁垒。而鲸探海洋科普研学基地则在海洋领域做好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以“一拖四”的建设模式,即在海洋领域打造一个科普IP、一个文创空间、一个研学中心、一个研发平台,整个项目集研发、创意、体验以及电商消费于一体,通过数字多媒体、科普实验室、海洋科技等多种技术手段,让消费者深入体验海洋之美、海洋之奇、海洋之特,增强人们对海洋的保护意识,促进对海洋产品的消费。
“蓝色暖风”朝着厦门徐徐吹来,可以说,像蓝海企业这样站在海洋产业的高点借力腾飞的涉海企业不在少数。
鹭江道。邱荣川/摄
新益求新:突破壁垒完成进口替代
“我们在国内首创推出唾液RNA采集管,成为更舒适、更安全的新冠病毒检测取样方式。而针对远距离的海外运输,我们还升级了性能更加稳定的干粉型新冠检测试剂……这些都是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疫产品,多款试剂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至原来的40%-60%,完成了进口替代。”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善生物)董事长李庆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其中最核心的是海洋工具酶的开发和应用,这需要到深海中寻找微生物。海洋里蕴含着丰富的“宝藏”,甚至还有一些完全未知的微生物,可以从中提取工具酶。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在李庆阁看来,这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前后花了三年时间。“于海洋中成千上万种菌中筛选出最合适的,它有希望成为一个种子选手,它不一定能得冠军,但它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就开始训练它、改造它,让它变得更好。实际上我们只需要一个,但我们可能要挑上百个候选,直到找到最完美的那个。”在科研创新之路上,团队精益求精;在产业发展中,海洋主管部门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经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推荐,“海洋工具酶的开发与产业化”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区域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完成7项工具酶的研发、量产和应用。这些工具酶不仅被应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也在结核、白血病、遗传病等产品系列中发挥着作用,大大降低了多款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建立海洋工具酶开发与产业化合作关系,组成工具酶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化联合团队,通过建立工具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高质量稳定的工具酶批量化生产,为我国生物医药工业体系提供高性价比的工具酶,降低工业用工具酶的成本,彻底改变国内工具酶产业被国外垄断的现状,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降成本、提层次、上规模,打造生机勃勃的生物技术产业链。
实际上,“海洋工具酶的开发与产业化”是涉海企业凭借技术创新、资源带动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精神,助力企业及行业迅速崛起的缩影。无论是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打造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还是厦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优势,都使得产业、经济、科技、消费等资源深度融合驶上快车道。
创新创业的基因已深入厦门涉海产业的骨髓。厦门以标杆项目引领行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培养、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做强做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使得企业创新骨干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厦门作为一座得海洋风气之先的城市,将以建设海洋强市的生动实践,为探索“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厦门智慧。如今的厦门,是一片创新创业的蓝海,海洋进行曲铿锵有力;是一片活力澎湃的青春之海,前行的号角声声入耳。不拒众流,方为大海。厦门为所有涉海创新创业者踏浪追梦扬起风帆,在携手打造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壮阔航程中实现共赢、成就梦想。(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提供)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相关文章
- 跨境电商增长速度「什么是规模增长」
- 亚马逊在欧洲电商使用率「2021年亚马逊跨境电商趋势」
- coupang跨境电商入驻流程「跨境电商怎么注册的」
- 华为员工辞职信「辞职没和家人说」
- 宁夏这项补贴开始申报这些人可领取吗「宁夏乡镇补贴」
- 2018韩剧大盘点里面有哪些惊人的事实「2019年新闻大盘点」
- 江苏作家苏童「苏童散文集」
- 无锡市寄递事业部「无锡市足球协会」
- 洋葱集团跨境电商知名「跨境电商有哪些平台」
- 中国老挝经贸合作「老挝湖南商会原会长李朝鹏」
- 周口三川明珠文化产业「周口豫沪合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跨境电商有利于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做跨境电商,要哪些条件」
- 招商代理骗局「推广跨境电商的是不是骗局」
- 多家跨国巨头接连宣布裁员「公司裁员后又重新招人」
- 绿联是否上市「绿联华强北」
- 推进电子商务「无锡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 跨境电商上海卖家跟深圳卖家的区别在哪里「跨境电商有哪些平台」
- 临沂360实力商家「浙江棒棒集团」